Millard法与Tennison法修复单侧唇裂的疗效比较
来源:  时间:2007-04-16 15:20:57
【摘要】  目的  观察Millard法、Tennison法修复单侧唇裂的远其疗效。方法 测量分析29例Millard法、34例Tennison法修复单侧唇裂患者术后0.5-5.0年患健侧鼻孔外径、鼻小柱倾斜度、患健侧唇高及唇红缘连续性。结果 两种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。结论 Millard法适用于鼻部畸形严重,但健侧唇高与裂隙侧唇高相差较小的患者。Tenmison法适用于鼻部畸型较轻,但健侧与裂隙侧唇高相差较大的患者。
【关键词】单侧唇裂;Millard法;Tennison法;儿童
【中国分类号】R 782.2l    [文献标识码]  B    [文章编号]  1003-9872(2003)01-0059-02
    单侧唇裂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。Millard法与Tennison法是目前修复单侧唇裂较具代表性的优良术式。通过比较此两种术式患儿术后鼻部、唇部畸型改变,为术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。
1  临床资料
1.1  一般资料
    1995—2001年复诊唇腭裂患者,其中行Tennison法修复34例,行Millard法修复29例,平均复诊年龄9.4(3-19)岁,男:女为1.37:1,唇裂术后平均复诊时间为3.67年。
1.2  观察指标(术后)「1」
    (1)患健侧鼻孔外径差:鼻小柱中点至鼻翼外侧。(2)鼻小柱倾斜度:鼻小柱与患侧鼻底水平线交角。(3)患健侧唇高差。(4)唇红缘整齐情况。   
2  结果
    鼻孔外径患健侧差:Tennison法均值为2.45mm,而Mill-ard法均值为0.52mm,t值检验p<0.01。
    鼻小柱倾斜度:Millard法均值为87度,而Tennison法均值为71度,t值检验p<0.05。
    患健侧唇高差均值:Tennison法为0.58mm,而Millard法为—0.47mm,t值检验p<O.05。
    唇红缘不齐情况:Millard法29例中发生6例,占20.7%。Tennison法34例中发生9例,占26.5%。
3  讨论
    Tennison法中患侧鼻翼外侧到中线的距离总体上大于健侧,其原因是Tennison法是通过患侧上唇下部分组织近中移位形成正常唇高的。手术时,缝合后虽然健患侧鼻孔对称,但如患侧鼻翼基部、鼻小柱基部未分离,随着患儿的长大鼻翼基部、鼻小柱基部又渐渐复位「2」,导致患侧鼻翼近中移位不明显。而Millard法是通过上部组织近中旋转而获得,将B瓣旋转推进以填补C瓣旋转后的缺隙,故鼻翼基部向近中移位明显「3」。术后两侧基本对称,鼻翼远中错位改变也较明显。
3.1  鼻小柱倾斜度
    Millard法健侧上唇C瓣包含鼻小柱,当C瓣向远中旋转推移,鼻小柱之偏斜畸形得到明显改善。健侧鼻小柱恢复到垂直状伴随着患儿的长大鼻小柱又有所复位,可能与手术时鼻小柱未作分离或与鼻小柱处肌平衡失调未修复有关。而Tennison法鼻底部组织移位不明显,鼻小柱远中移动不多,鼻小柱偏斜状态改变不大。
3.2患健侧唇高差
    Millard法5点与8点靠近鼻底,当A、B两瓣旋转推移时,裂隙唇峰点下降有限,导致术后唇白线难以与健侧齐平。而Tennison法5点与8点位置较低,旋转中心已降至最低点,能使裂隙侧唇峰点有充分的下降「4」。
3.3唇红缘连续性
    唇红缘不齐是唇裂修复后唇红部多发的畸型,可能与婴幼儿唇红缘解剖标志不清,术中定点的准确性及缝合技巧有关。两种方法比较,ennison法更多,这可能与两法中三角瓣位置,张力位置有关。Millard法唇红缘是直线切口,唇红缘处张力较小,标志清晰。而Tennison法中三角瓣与唇红缘密切,张力较大,标志不清晰。
    由此可见,Millard法术后,鼻小柱偏斜,鼻翼远中错位,得以明显改善,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鼻底形态,而且其术后瘢痕与患侧人中嵴相近,上唇下三分之一较自然,但其较大的缺点是患侧唇峰点下降不够易致短唇。而Tennison法能较好地恢复唇高,但有研究认为两种方法修复后所致的鼻部畸型,Millard法二期修复较为困难,而Tenison法所致的鼻部畸型二期修复相对容易「5」。
    Tennison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比较轻,健侧与患侧唇高差较大的患者,术中应充分分离鼻翼、鼻小柱基部,切断异常附丽的口轮匝肌,行功能性修复。唇红缘处应准确定点,缝合时恢复口轮匝肌,减少术后唇下三分之一张力,必要时行前庭沟切开减张或术后制作唇弓,尽量减少因张力大而致术后唇红缘不齐。Millard法适用于鼻孔畸形较重的健侧与裂隙侧唇高差较小的患者。术中应分离鼻翼及鼻小柱基部,适度旋转C瓣,尽可能恢复鼻小柱、鼻翼位置。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,笔者认为将Millard法术中5、8点下移,可使术后鼻底的三角瓣略下移,视觉上增加了鼻底瘢痕的明显性,但5、8点下移可使术后鼻底的三角瓣略下降,同时又可适当地修复鼻底形态,从而达到较好地修复鼻畸形和两侧唇高对称的目的。
 
-- 友情连接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