Ⅱ类2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
来源:  时间:2007-03

作者:陈国新 陈香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
关键词:直丝弓矫治器

   [摘要] 目的: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 Ⅱ类2分类错牙合,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、颌硬组织变化,评价正畸矫治效果。方法:本文选择了8例Angle Ⅱ类2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,男3例,女5例,年龄19~27岁,平均23.6岁。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,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,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,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。结果:治疗后SNA角减小,ANB角减小,U1-SN角增大,L1-MP角增大,U1-L1角减小。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,减小了上颌骨突度;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,代偿了下颌骨后缩。结论:骨性Angle 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,面形有所改善,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。

   [关键词]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


Ⅱ类2分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

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错牙合畸形,通常表现为远中磨牙关系,前牙深覆牙合,同时伴有上切牙舌倾(至少为两个中切牙舌倾)。对于成人骨性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,主张采用手术治疗。本文旨在探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成人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硬组织的改变。

   1 材料与方法

   1.1 样本选择 本文选用8例恒牙期Angle 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,男3例,女5例,年龄19~27岁,平均23.6岁。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表明,ANB角均大于5°,但上颌基骨并不前突,下颌牙齿排列整齐或表现为轻度拥挤,磨牙关系远中,前牙深覆牙合,同时伴有上前牙一定程度的舌倾,所有病例都符合恒牙期Angle Ⅱ类2分类骨性错牙合诊断标准。

   1.2 研究方法 8例患者均采取单颌拔牙矫治,上颌拔除左右第一双尖牙,下颌不拔牙,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,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。治疗结束时,将双侧磨牙关系调至完全远中。拍摄术前及术后X片,进行头影测量分析,观察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改变。

   2 结果

? 骨性Angle 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。

? 典型病例:患者,女,初诊年龄20岁,主诉:上前牙舌倾。临床检查:患者面部正面左右基本对称,侧面稍呈突面型,双侧磨牙关系远中,前牙深覆牙合Ⅲ度,覆盖正常,上切牙舌倾,上下牙列拥挤Ⅰ度,见图1。矫治设计及矫治目标: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,排齐整平上下牙列,打开咬合,建立正常的前牙覆盖覆牙合关系,双侧磨牙关系矫治到完全远中。矫治过程:由于患者为闭锁牙合,先粘着上颌矫治器,依次使用0.014英寸(0.36 mm)NiTi,0.016英寸(0.41 mm)NiTi, 0.017英寸×0.025英寸(0.43 mm×0.64 mm)NiTi 弓丝排齐上颌牙列,将安氏Ⅱ类2 分

   图1 术前口外、口内像 略

   图2 术后口外、口内像 略

   表1 X线头影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 略

   类错牙合转变成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。待咬合打开一定距离,粘着下颌矫治器,排齐整平下牙弓(方法同上颌),约8个月后,上下颌逐步用0.018英寸×0.025英寸不锈钢丝进一步排齐整平,同时以摇椅弓打开咬合。3个月后,上颌采用滑动法关闭间隙,此时在上颌前牙段增加正转矩,待尖牙关系达到中性后,前移后牙。间隙关闭后,进行精细调整,达到理想咬合关系后保持2个月,拆除固定矫治器,换活动保持器保持疗效,总疗程为23个月,见图2。
  
   3 讨论

研究选用的样本均为成年患者,故矫治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基本可认为是由正畸矫治引起的。

   3.1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合表现 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患者牙合表现多样。有些表现为后部牙槽骨发育不足,前部牙槽骨过度增生;有些仅仅表现为前部牙槽骨过度增生;也有一些患者只表现为牙性的改变。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特征决定了其严重程度,也是治疗难易程度的指针。临床上,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通常伴有深覆牙合,其原因主要是磨牙萌出不足,下切牙过度萌出;上下中切牙间夹角过大也是造成深覆牙合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另外,此类患者的上下切牙都有一定程度的舌向倾斜,下切牙的舌倾是由磨牙萌出不足造成的。
   3.2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 研究表明,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,颅面形态表现多样。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颌后缩,青少年患者尤为多见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,患者的颅面形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,主要是由于颏部的代偿,从而维持面部侧貌的协调。同时,由于颅面复合体垂直向发育不足,导致下颌闭合过度,使得颏部更加突出[1]。另外,大多数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下颌平面角较低,表现为前面高减小。

   3.3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的改变 Obijou C等通过研究表明,在利用Herbst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时,磨牙关系及覆盖覆牙合的矫正是牙性和骨性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牙性改变多于骨性改变。本研究所涉及的8个病例中,矫治后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上下切牙唇倾度的改变,再次表明,骨性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大部分来自于牙性的改变。

   3.4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注意事项

   3.4.1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变异 研究表明,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先天性牙齿畸形密切相关。很多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表现为下切牙过小或先天缺失,因而出现Bolton指数不调,在这种情况下,下颌通常采用不拔牙矫治。另外,上颌侧切牙发育不足,尖牙阻生也比较常见。Peck认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齿的变异是受多基因控制的,多基因的表达使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。

   3.4.2 牙列的拥挤量 Peck等认为: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骨大多相对正常,下切牙牙冠的直径通常较正常人小,且下切牙缺失多见,所以下牙列一般不会表现出严重拥挤。因此上颌拥挤量是决定拔牙与否的关键。另外,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常常表现为低角型,这也决定了下颌通常采用不拔牙矫治。

   3.4.3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前牙转矩的控制 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治疗中,建立有效的切牙诱导面和减小上下切牙夹角对解除切牙闭锁,保持治疗效果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上下切牙舌倾,切牙区的牙槽骨较其它类型的错牙合更加靠前,因此在治疗中给上下切牙一定程度的根舌向转矩是很必要的,通常应作为常规。Byrant等研究了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上颌中切牙形态的变异。结果表明,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中切牙的牙冠相对于牙根向舌侧弯曲,冠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角度,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,此冠根角度明显减小,这样,上颌中切牙的转矩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。对于一些冠根严重成角的病例,在进行转矩控制时必须特别注意,防止牙根腭向移动时损伤腭侧的皮质骨。

   3.4.4 矫治方法的选择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因复杂,表现多样,在选择矫治方法时应特别注意。对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,可以考虑使用功能矫治器如Activator,Twin-block矫治器,下颌前伸矫治器等。如果患者的生长发育已经完成而骨性错牙合比较严重时,应该考虑手术治疗。

   作者简介 陈国新(1966~ ),男,湖北人,副主任医师,主要从事口腔正畸临床的研究工作。

 
-- 友情连接 --